英国威廉希尔体育公司_WilliamHill-中文官网

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WilliamHill官网 >> 正文
我院学子在2020“谷雨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喜创佳绩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07日 08:57 点击数:

我院学子在2020“谷雨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喜创佳绩

 

近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湖南大学威廉希尔体育承办,北京谷雨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协办的2020第十四届“谷雨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结果公布,我院参赛团队荣获三等奖3项,优秀奖1项,入围奖3项,厦门大学荣获“学校组织一等奖”。

本次竞赛以“未来:我的大学—  ”为题,立足于当代中国大学校园生活的现实并指向未来,旨在考察建筑学专业学生以校园的现实参与者和未来建设者的身份,如何批判性思考大学和教育的本质,技术与人的关系;又如何集结技术和思想的力量去回应问题,创造一个更加多元、智慧、可持续的大学校园环境,并面向未来开放。全国共有近300所院校的1535支学生代表队报名参赛,参赛师生超过6000,经过严格评选,最终决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34名、优秀奖49名、入围奖104名。

 

获奖情况

三等奖           广场重生记              林育欣                   王雨晴

三等奖           屮艸芔茻                 李苏豫                   徐曾锋

三等奖           叠合书舍                 韩   洁                    张   崟

优秀奖           智慧盒子                 李苏豫                    龚   清

入围奖           漂移乐园                 杨    哲                   邓   欢

入围奖          “智”在交互              林育欣、石   峰        郑欣悦

入围奖           空间作坊                 林育欣                    常海佳

 

作品展示

广场重生记

指导老师:林育欣

团队成员:王雨晴(2018级建筑学专业本科生)

设计说明:

 广场在建筑史中作为公共性最强的空间。对于“广场时代”的怀念一直没有停止。选址S广场,位于全校中心,在网络线上时代的冲击下原本师生交流的舞台正在逐渐衰退。未来校园不应该是冷冰冰的疏离场所,线下的感动无法被线上取代。本方案期望构建以广场为核心的空间,营造聚集、探索、自发生的空间特质,提升原有活动的发生环境,激发新的活动,展现未来大学校园中真实的活力,使广场重生。

 充分挖掘场地特征,尊重校园文脉,进行有标识性的设计。基于场地调研的结果,希望保持并放大“广场”的特性,塑造以广场为核心组织的空间,通过广场串联活动,设计活动发生的容器,平衡秩序与自发性,为使用者提供自主探索、参与、相互联结的新的场所,使广场重生,而不是逐渐淡出大学校园充满活力的生活。

 

屮艸芔茻

指导老师:李苏豫

团队成员:徐曾锋(2019级建筑学专业硕士生)

 

设计说明:

  “教化育人与技术发展”在时空迭代演绎中,其重心未离“教”名,技术仍能佐教育。自东方习于自然生克,历经成均序校、稷下学宫、鸿都门学、私塾义学,乃至西方文艺复兴的柏拉图学院至今,尚学之风愈烈,而人本情绪却越来越拘。技术的爆发兴盛,也使人的情绪感受制于技术的涡轮之下。未来的大学的风向标理应是不受拘谨的“自在与尚学”的交融并蒂,也是包含人本情绪的自我生发之所。于是,设计期望在现有大学教育功能类型上,拥有一个情绪自我发引的场所。

 设想在“自在与尚学”的理念下,设计将自在予建筑、自在予功能、自在予空间、自在予行为,但不脱离人们心理最为熟悉的同质化表达,以抵御异质化带来的情绪陌生感。

 设计从尚学之风压抑的人本情绪的负极——情绪消极态上作为突破口寻觅自在之意,建立了罗列人的情绪的消极态——人类经验对消极态的应对策略——归纳共相——映射空间元素——元素的两相乃至多相比类——场所生成的演绎逻辑。

 

叠合书舍 N Boxes of Library

指导老师:韩洁

团队成员:张崟(2017级建筑学专业本科生)

 

设计说明: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有着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而目当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大多对社会处于封闭状态,高校图书馆对社区居民开放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由于纸质书籍的地位受到电子资源的强烈冲击,而人与人知识上的创造、交流与共享愈发重要,图书馆职能将从存储知识的象牙塔转换为交流与创造知识的集散地。

 本设计选址位于厦门大学图书馆,通过改造图书馆部分空间使其对社区开放,探究一种模块化可生长的对社区开放的图书馆改造方式。以“享”为出发点,在图书馆中置入共享学习中心、阶梯共享教室、社区共享庭院、高校文化科技展示区、共享书库、共享自习、共享餐饮、共享步道、屋顶共享种植等功能,打造一座智能化,人性化,多样化,高效化的未来图书馆。

 图书馆的改造策略有:打开图书馆的城市边界,对社区开放;通过设计图书馆慢行体系,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纸质书籍集中存放,提高书籍的借阅效率;通过在图书馆中置入展览、讲座等功能,向社会展示高校文化;通过设计庭院与垂直绿化体系,全面提升图书馆景观;使用装配式模块进行加建,设计模块的材料、设备、构造等细节,并将其分类,实现快速施工与建造;将太阳能、风能、中水等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打造一座健康高效的绿色建筑。

 

智慧盒子

指导老师:李苏豫

团队成员:龚清(2017级建筑学专业本科生)

 

设计说明:

 设计立足于当下校园空间用地局促、高校活动种类增加且内容丰富、对校园建设的需求多样化、各专业之间交流较少、高校及周边不同群体之间的交叉互动缺乏等问题,利用数字技术以及智能化模块控制手段,旨在创造一类在当下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生长的校园建筑延展模式。

 设计通过赋予单元模块“能量站”装置通过能量转换实现对建筑内部景观、通道、光照、电源以及使用状况的实时控制及数据收集,将建筑空间的使用信息实时上传至云平台,分析校园空间及活动人群的活动方式及内容,为更好的进行校园发展建设做数据调查。自动化轨道设计赋予单元模块可控的空间组织变化,根据使用者以及使用群体的活动需求即时变换建筑空间,增强建筑的适应性及土地利用效率。设计中提供的十二个单元模块可在此基础上根据未来发展需求进行再更新设计,使智慧盒子的发展模式成为一类可不断生长的“建筑空间发生器”,不同的单元模块组织变换可组成不同种类功能的建筑空间,实现临时或短期活动需求,同时也可作为日常长期使用空间进行固定设计。设计通过模块化以及技术手段的运用旨在使其成为解决当下校园问题以及激发校园、社会活力的“未来智能建筑”,通过主动的建筑空间转换加强使用群体学习交流的欲望,促进校园被动式教育向自主教育的转变。

 

漂移公园

指导老师:杨哲

团队成员:邓欢(2019级建筑学专业硕士生)

 

设计说明:

 大学生活动中心作为高校主要的交往场所,不仅能够体现校园的人文精神形成校园的凝聚力,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和社交组织的能力,是校园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存在着使用率不高、逐渐变成行政办事中心的问题.

 该提案以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中所提到的未来“差异性空间”为理论参考试图创造一个多元、个性的大学生社团活动空间,改变传统大学生活动中心单调乏味的空间现状,激活空间体验.建筑的外部形态显得琐碎繁杂,颜色丰富多彩,充满喧闹热烈的生活气息.根据不同社团功能设计空间,为不同社团活动创造他们独有的活动室,让学生可以真正享受社团活动。并且建筑通过移动式分割而变大变小,人们可以根据暂时的活动、生活需要而重新安排移动。按照自己的的需求,创造“差异性空间”,改善国内大学生活动中心现存的问题。

 

“智”在交互——未来智能体验式校园设计

指导老师:林育欣、石峰

团队成员:郑欣悦(2018级建筑学专业本科生)

 

设计说明:

 近年来,以「可用性」与「用户体验」为目的的交互设计理念逐渐进入设计主流领域,并存在着较大的行业人才空缺。从现状出发,预想一个新兴学科的未来发展,结合智能化校园模式,不仅将「体验感」作为交互设计的目的,也作为建筑所追求的特质;在建筑中融合教学、生活、生态等多功能为一体,并增加场景对话式体验,设计一所未来智能体验式交互设计学院。

 

空间作坊

指导老师:林育欣

团队成员:常海佳(2018级建筑学专业本科生)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着力于打造集合教学、交流、工作、餐饮、起居的一体化设计中心,并且容纳不同的设计类型。通过畅想未来的大学,希望设计行业内的更多学科间有更多流动性和透明性,除了专业领域的设计特质外,一些元素和意义可以流动起来,结合起来去为社会和每一个个体意志服务。而从行为模式分析,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已经不能分成截然不同的两部分,从平行模式向交叉模式发展,因而空间也产生了交叉性和一体化。其名空间作坊,既暗含了设计类型包括了空间设计、建筑设计,亦作空间作方,与其形态的方形凹凸感相合。

 

图文/2020谷雨杯参赛组

文案/王杰

排版/王杰

 

Baidu
sogou
Top